信息来源:
发布时间:2025-02-19
浏览 次
2024年秋播以来,全市各地扎实推进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,坚持“农业措施为基础、土壤处理为重点、茎叶喷雾为补充”的除草策略,狠抓麦田杂草土壤封闭处理,有效控制了麦田杂草发生危害。然而,受冬季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,部分迟播、播种条件较差以及冬前未开展化除和土壤封闭处理效果欠佳的田块,杂草发生基数偏高,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。近期,随着气温逐步回升,麦田杂草即将进入快速生长期。各地务必高度重视,强化草情监测,抢抓有利时机,迅速开展麦田化学除草工作,全力保障小麦生长安全。
一、当前麦田杂草发生和防除情况
当前全市麦田杂草中等偏重发生。一是杂草密度高。当前杂草发生密度高于去年同期,2月17-18日普查,全市田间禾本科杂草平均密度17.5株/平方尺(去年同期13.8株/平方尺),未防除田块最高达530株/平方尺,阔叶杂草平均密度13.6株/平方尺(去年同期9.2株/平方尺),未防除田块最高达85株/平方尺。二是发生面积略低于上年。据统计,当前全市麦田杂草发生达标面积约135万亩,达标面积略小于去年同期的149万亩。已开展化除430.7万亩次,其中土壤封闭236.3万亩次,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4.4%,封杀结合处理49.3万亩次,茎叶处理145.1万亩次。三是发生不平衡性大。虽然当前杂草发生面积略低于去年同期,但是发生密度高于去年,未开展防治的田块杂草发生密度更高、程度更重,据调查,全市重草田块平均密度高达72.7株/平方尺。当前麦田杂草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,部分阔叶草陆续进入出草高峰。未来一段时间,随着气温的回升,田间杂草将迅速生长,并形成危害。
二、麦田杂草防控技术意见
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。各地要结合实际、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,密切关注苗情草情发生动态,因地制宜,根据不同田块、不同草相、不同抗药性水平等情况,科学制定防控方案。对于适期播种田块,当前总体防控策略以封杀结合为主,要根据当前杂草叶龄选择封杀结合的药剂组合化除,根据田间草相混用对路除草剂品种。对于迟播晚播弱苗黄苗小苗田块,化除冻药害风险高,要促进苗情转化,待苗情转旺后,抢晴化除。对于常年杂草密度大、但当前杂草叶龄小且密度低的晚播麦田,建议选择含有氟噻草胺、吡氟酰草胺、异丙隆等成分的复配剂以封杀结合为主的药剂;杂草叶龄大或密度高的麦田,建议选择甲基二磺隆等茎叶化除药剂桶混氟噻草胺、吡氟酰草胺等具有封闭作用的药剂进行化除。各地要根据草情苗情,结合杂草抗药性水平,合理选择药剂,做好交替轮换用药。
二要选准时间科学化除。根据近期我市天气特点、草龄及小麦生长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,今年防除适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(小麦拔节前),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℃以上,避开寒流霜冻,选准防除时间,迅速开展防除工作。以看麦娘、硬草、菵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,可选用唑啉·炔草酯、啶磺草胺、氟唑磺隆·甲基二磺隆、甲基二磺隆·异丙隆、氟唑·异丙隆、环吡·异丙隆等除草剂防除。以牛繁缕、播娘蒿、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,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、2甲4氯、2甲·双氟、唑草·苯磺隆、苯唑·2甲钠、双氟·唑草酮、双氟·氟氯酯、啶磺·氟氯酯、氟吡·双唑酮、氟吡·双氟等除草剂防除。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块,可选择上述除草剂进行两次防除,即先防除一遍阔叶杂草,隔5天左右再防除一遍禾本科杂草,也可选择上述两类药剂组合用药。
三要广泛宣传加强服务。要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网络、微信、明白纸、农信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,加强技术指导,及时把杂草防除信息和技术送到千家万户,让农户充分认识到杂草防除的重要性,熟练掌握杂草防除技术,增强防除杂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;要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,用足药量、兑足水量,喷匀喷透,防止漏喷降低效果,重喷引起药害;要以稻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展示片建设为抓手,扎实推进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,示范应用一批绿色生态控草技术和农田草害综合治理模式,大力推广“土壤封闭+”、“封杀结合”等防控技术,有效提升杂草防除技术到位率,全力提升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水平。
三、注意事项
禁止选用长残留除草剂,以免造成后茬作物药害。严禁除草剂与杀菌剂、杀虫剂等混用,防止产生药害。甲基二磺隆、异丙隆、二磺·甲碘隆、唑草·苯磺隆等在强寒流前后用药易导致小麦冻害。唑草酮与甲基二磺隆混配使用容易增加药害风险,氯氟吡氧乙酸与丙环唑、苯醚甲环唑混用易产生药害。施药时要避开“倒春寒”天气,避免大风天气用药,要科学管控植保无人机施药,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。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