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睢宁县农业农村局
发布时间:2025-05-30
浏览 次
一、发生情况
今年一代二化螟在秧田大发生,发生期为平年。4月15日在高作、沙集、凌城、邱集、官山等镇普查75块田,土表残存稻茬0-8丛/m2,平均2.17丛/m2,每亩活虫数0-4844.47头,均1316.08头,残虫死亡率9.17%。每亩残留活虫量高于2024年545.89头,2023年237.2头,2022年125.5头,2021年207.9头,20年88.52头、19年的159.5头、18年的528.5头、17年393.8头;残留活虫量排在10年来第1位。全县虫源面积55.5万亩,秧田面积4万余亩,致使一代二化螟在秧田大发生。
二、发生期预测
4月15日剥查发育进度得活虫218头,其中六龄幼虫7头占3.21%,五龄幼虫24头占29.36%,四龄幼虫132头占60.55%,三龄15头占6.88%,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因素分析,预计羽化高峰期在5月28日-5月31日,卵孵高峰期在6月5-9日,比去年早2天,与常年持平。
三、防治意见
近期分析智能黑光灯、人工调查黑光灯、性诱调查数据及近期高温影响,二化螟生育期和预测相吻合。
做好秧田防治不仅省时、省工、省本,且效果容易保证,对秧田二化螟的防治可结合灰飞虱的防治共同进行。
防治适期:6月5-9日。移栽前施“起身药”,如四夏大忙错过秧田防治适期,或针对晚发的蛾子,在秧苗移栽大田返青后立即补治一次。
防治指标:秧田每亩有卵500块。
防治方法:每亩用可用200g/L氯虫苯甲酰胺5-10(ml)或24%甲氧·虫酰肼悬浮剂24-28(ml)、16%甲维·茚虫威10-15(ml)。兑水30-50千克常规喷雾。
附件下载: